第328章 楚國國破
關燈
小
中
大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蘭秋上旬,韓楚免戰協商數次變卦,丹闕帶兵北出長垣,連下楚國四城,昔年長垣之戰的恥辱,終在今日得以洗刷。
夏國鐘離嫣大刀闊斧整合夏國朝堂後揮兵西進,以對外戰爭緩解內部矛盾,同樣兵臨楚城。
蘭秋中旬,久病的衛帝衛曄恢覆健康,一改平日重調停重平衡的作風,朝堂之上與之相抗者,無不免官罷職,下獄流放,甚至抄家滅族,朝臣激烈上諫,無果。
燕國在經過利弊權衡後陳兵燕蕭邊境,蕭國東嶺關迅速進入一級備戰狀態,本已奉詔折返國都的蘇衍,接軍令再次回程。
羌國完成了國內第一輪基建,第二輪計劃暫緩,礦脈下秘密鑄造的刀兵被以糧食補給的名義,悄悄送往與各國接壤的邊境。
蘭秋下旬,衛帝衛曄態度愈發強硬,在連夷三個世家後,朝堂之上終於不再出現反對的聲音,以國都廣樂為中心,抄家滅族所得也好,高價收購也罷,大量糧食藥材整合裝車,送往洪水肆虐退走後瘟疫爆發的秋思郡。
楚國內有神子教勢如破竹,聲勢如沸鼎,外有韓夏夾擊,蠶食邊境國土,內外交困,其勢愈危。
蕭國東嶺關於夜間忽然告破,燕國長驅直入,東嶺關守將闕臨安不知所蹤,鄴夕郡郡守於燕攻城四日後被刺身亡,蕭國兩城淪陷。
定遠將軍蘇衍在城池陷落兩日後到達與鄴夕郡僅隔一線之隔的金盞城,調兵遣將,接手巡防。
仲商初,神子教兵臨楚國清都,這座曾經繁華安寧的城池,終於感受到了戰火逼近的危機,曾經夜間還能看到萬家燈火連綿成人間璀璨的星河,如今星河稀疏,像是傾頹後留下的兩三殘燼———並非清都內沒有活人,只是都城的百姓在害怕,怕那所謂的神子教忽然攻破那厚重的城門,然後在城內燒殺搶掠。
無論那些沸沸揚揚的流言裏說他們有多好,等危機真正逼近到眼前,該害怕該擔心該驚恐的一絲不少,這本就是人之常情。
清都外安營紮帳的軍隊在夜色中連綿成了黑沈的一片,而清都城內的楚王宮,卻徹夜燃著通明的燭火。
“陛下。”
吳大伴抱著一件薄薄的披風,慢慢地走到了宮墻的欄桿邊,八月初天氣雖熱,但夜晚的風卻還是帶著絲絲寒涼,他抖開手中的披風,披在瘦削的楚堯身上,又巧手給他打了個結。
楚堯的手握著欄桿,那手也消瘦,能看到突出的指節和骨頭,外面覆著一層薄薄的皮肉。
“……都準備好了嗎?”楚堯低聲問。
“按陛下的吩咐……”吳大伴的聲音裏帶著嘆息,“已經全然準備好了……”
“那就好。”楚堯抓著欄桿的手更用力了,他慢慢地轉過頭,打量著這片他從小住到大的楚王宮,他這次吩咐宮人將楚王宮的各個宮殿裏都奢侈地點上了蠟燭,於是夜晚下的楚王宮,也如白晝一般明亮。
楚堯站在欄桿邊上,風吹動著他的衣擺和披風,他站在高處,一點一點地、眷戀地將所有場景收入眼中———這片王宮裏,處處充滿了他的回憶。
他站在那裏一直看一直看,看到有的宮室裏蠟燭已經燃盡,於是燭光暗淡,殿宇沈入黑暗中。
他像被這片黑暗驚醒了,猛地後退一步。
“走吧……”楚堯轉過身,沿著來時的路慢慢往回走,“那些宮殿裏的蠟燭……教人熄了吧……”
這是他生平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點亮這座王宮。
“穗歲呢?”楚堯瘦長的手指攏了攏肩上的系帶,“她有沒有懷疑什麽?”
吳大伴跟隨在他身側,微微地搖了搖頭。
楚堯臉上出現一點極淡的、宛如曇花般的笑,他輕聲道:“……還是那個不設防的笨蛋。”
吳大伴沒有搭話,他也知道此時的楚堯……其實什麽都不想說。他只是沈默地引著楚堯在這片越來越安靜的宮室中七彎八拐地繞著路,最後停在了一個偏僻的宮室中。
夜色下,那偏僻的院子停著一架馬車,楚堯掀開簾子,裏面鋪著厚實軟綿的小榻,榻前放著小幾,溫著暖粥,熱著軟餅。塌上有個少女閉著眼沈睡,楚堯慢慢走上前,輕輕地、輕輕地摸了摸她的臉頰:“穗歲……”
少女靜靜地合眼睡在那裏,她在深眠之中,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楚堯忽然紅了眼眶。
他溫柔地將粘在唐穗歲臉頰的發絲撥開,然後俯下身,在她的眉心落下了輕柔的一吻。
他說:“穗歲……歲歲平安。”
熱粥還在小炭爐上鼓著泡泡,彌漫開醇厚的香味,楚堯在香味的環繞裏,在罩著紗罩的燈燭之中退走,放下的簾子遮住了他的視線,於是他沒有再回頭。
他們此生,不會再有相見的機會了。
吳大伴見他從車廂裏出來便迎上去,楚堯卻對著他搖了搖頭:“吳大伴,今晚你將穗歲平平安安地送出去。明早……便按我們定好的計劃來。”
吳大伴面露不忍:“陛下!”
“你如果還認我是楚國的國君,你就按我說的去做。”
楚堯從吳大伴手裏接過了引路的燈籠,然後一個人執著那盞燈籠,沿著寂寥的宮道越走越遠,夜晚的風吹動著,他的身軀越發消瘦與單薄,他離開偏僻的地方後,偶爾會遇到三三兩兩腳步匆匆的宮人,他們垂著眉眼,帶著包袱,臉上是驚慌仿徨的神色,有人看到了他向他行禮,有人對他視若無睹,有人欲言又止卻最後回頭離開……那宮殿之中一盞盞明亮的燭火也隨著他們的離開逐漸黯淡,在夜色中慢慢沈寂下去,隱沒到黑暗中。
楚堯一直走,失去了光源的宮殿窗戶與大門,就像擇人欲噬的兇獸張大的口,貪婪地註視著每一個行人。
無數人與他遠遠地錯過,他們走向不同的方向,楚堯就像逆著河流的游魚,他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走了多遠,只是身邊宮室裏的蠟燭全都熄滅,走到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他緩步上了祭臺。
祭臺是整個楚王宮除了他之前所在的宮殿外最高的位置,從祭臺向下望,整片清都在夜色中只有三兩處掙紮的燭光,像是了無生氣的人在茍延殘喘。而城外的火把綿延,一層接一層,一道接一道,推向更遠的遠方。
“噠噠———”
隨著一座座宮室陷入黑暗,楚王宮便也開始亂起來,寅正時分,絕大多數宮人熄了燭後便慌不擇路地沿著楚王宮打開的宮門向外逃———早在神子教圍城的前一日,吳大伴便召集了所有的宮人,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一是留在楚王宮,待吳大伴開城門獻降後,於新舊王朝交替之際博一個富貴前程;二是吳大伴給出一筆足夠安然生活幾年的遣散費,在第二日神子教攻城前離開楚王宮。
但無論是選擇離開還是留下,都要在天黑的時候點亮他們所在宮殿裏的蠟燭,然後在寅正時熄滅。
這宮裏呆的時間長的宮人還隱約記得上一次點亮滿宮蠟燭的場景,也對如今為何要這樣做有了些許猜測,在這深宮中時間尚不足十年的,卻只以為是約定好的、有些怪異的信號。
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離開,富貴險中求的前提,也是要有命在。隨著他們的出走,楚王宮便顯得越發空寂起來。
吳大伴看著那些魚貫而出的宮人,臉上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哀。他沒有喝止,也沒有斥責,只是用那雙蒼老的眼睛靜靜地看著。有一個宮人在走前忽然來到他的身前,對他深深地施了一禮,然後才直起腰匯入了人群之中。
有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越來越多的人向著這位蒼老的總管行禮,在深宮中,有許多人受過他的救助,而如今他們只能用這昏沈黑夜中的一禮,來表達他們深藏在心中的謝意。
就這樣漸漸地、想走的人都走了個一幹二凈,天色也微微有了熹明。
吳大伴看著那空蕩蕩的宮道,輕輕地嘆了口氣。他蹣跚地轉過身,將佝僂的脊背挺直了些,他慢慢地走啊走,走到了楚國朝臣慣常朝會的大殿裏,然後又慢慢地走上了那層層的金階。
過去的幾十年,他從來都是站在那金階下方的位置,垂著頭將上下的旨意傳達,而這一次,他走到了金階的最上端,從那冰冷的龍椅上捧下了一套天子冕服與一方印璽。
楚王服,天子印。
在天邊微微出現一線光亮的時候,在圍困了清都一夜的神子教眾的註視下,巍峨厚重的清都大門緩緩向兩邊打開,裏面走出了一隊人,為首的是個步履蹣跚的老內侍,他已經很老了,老得頭發幾乎都白了,卻盡力挺直著脊背,雙手向上托舉著一個托盤,托盤裏放著一套金線繡成的衣裳,衣裳上放著一方印璽,帶著溫潤的玉質光澤。
經過數月訓練後到達清都城下的神子教隊伍已經勉強算是一只令行禁止的軍隊,但見到如今的場景也忍不住嘩然,被主將喝止後,便轉為竊竊私語。
誰都以為這會是一場難打的硬仗,卻沒人想到坐擁著楚國的楚帝會在他們圍困了清都一夜後,直接獻降。
毫發無傷地拿下一國國都,本來該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可更多的怨憤在人心中聚集著,釀成不平的利語———
“難道我們楚國的皇帝是一個軟骨頭嗎?”
“打都沒打,只圍了他一日,他便害怕成這般模樣?!”
“我呸!他想要保住榮華富貴所以投降,我們同意了嗎!”
“他憑什麽降?!我們楚國的帝位上,難道就坐的是個這樣的孬種?”
……
種種言論鋪天蓋地,從最初的竊竊私語,到最後的不加掩飾。有文雅的,也有骯臟的,話語像是山岳一般,壓在那漸漸走過來的人身上。可那老內侍的步子沒有停,他只是走到兩方中間的空位,然後雙膝重重落地,跪著將手中的托盤舉過頭頂———
“今有楚國罪人楚堯,德行不修,怒於蒼天,非英君明主,幸有天神感人間之疾苦,以靈者身降世,救民於水火……”
他的聲音平穩而洪亮,但不知怎的,聽起來卻有種蒼涼泣血的味道,在他的一字一句下,那些罵罵咧咧的聲音不知什麽時候小了,然後漸漸地靜下來,那一篇好像是和著血和著淚和著心灰意冷寫下的自罪詔書,被他一字一句地背出———
“……今有萬般罪孽加身,故自去王位,君若有怒,則分裂吾身,不求恕之,然百姓無辜,望珍之重之,成其明主。”
將最後一句話念完,蒼老的內侍將托盤放在身前的地上,雙手交疊,額頭重重觸地,在他身後的人做出同樣的舉動,這是引頸受戮,任憑處置的態度。
天邊的一線光亮越擴越大,金烏即將東升而起,與之相對的,是楚國最高的祭臺忽然燃起了熊熊的火焰,像是另一輪明亮的金烏。
以頭觸地的老內侍在聽到身邊的驚呼後猛地閉眼,眼淚順著他的眼角,砸入到身下的泥土中。
所有人都以為陛下是為了保住榮華富貴,是因為貪生怕死,陛下對他所說的理由也與他們猜測的如出一轍。
陛下說:“吳大伴啊,我生得驕奢,怕痛也怕死,我可不會與他們硬爭!”
“在他們攻打之前獻降,就算只是為了堵住幽幽眾口,他們也當以諸侯之禮待我!”
“我把穗歲送出去,是怕他們接手楚國過程中讓她受了委屈,等一切定下來,我一定第一時間將她帶回來!”
……
陛下說這話的時候,沒有看他的眼睛。或許陛下自己也不知道,他說謊的時候會下意識地避開視線。
他知道陛下為什麽要這樣做,陛下用身邊剩下的力量送出穗歲,是想讓她日後做個富家小姐,改名換姓,和樂一生。
陛下讓他獻降,是為了以獻降的功勞保住他的性命,讓他不至於因為舊帝心腹的身份被殺,能夠在新朝建立後得以保全。
陛下早為他們安排好了退路,至於陛下自己……
吳大伴想,陛下很久之前,大約已經說過了吧———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蘭秋上旬,韓楚免戰協商數次變卦,丹闕帶兵北出長垣,連下楚國四城,昔年長垣之戰的恥辱,終在今日得以洗刷。
夏國鐘離嫣大刀闊斧整合夏國朝堂後揮兵西進,以對外戰爭緩解內部矛盾,同樣兵臨楚城。
蘭秋中旬,久病的衛帝衛曄恢覆健康,一改平日重調停重平衡的作風,朝堂之上與之相抗者,無不免官罷職,下獄流放,甚至抄家滅族,朝臣激烈上諫,無果。
燕國在經過利弊權衡後陳兵燕蕭邊境,蕭國東嶺關迅速進入一級備戰狀態,本已奉詔折返國都的蘇衍,接軍令再次回程。
羌國完成了國內第一輪基建,第二輪計劃暫緩,礦脈下秘密鑄造的刀兵被以糧食補給的名義,悄悄送往與各國接壤的邊境。
蘭秋下旬,衛帝衛曄態度愈發強硬,在連夷三個世家後,朝堂之上終於不再出現反對的聲音,以國都廣樂為中心,抄家滅族所得也好,高價收購也罷,大量糧食藥材整合裝車,送往洪水肆虐退走後瘟疫爆發的秋思郡。
楚國內有神子教勢如破竹,聲勢如沸鼎,外有韓夏夾擊,蠶食邊境國土,內外交困,其勢愈危。
蕭國東嶺關於夜間忽然告破,燕國長驅直入,東嶺關守將闕臨安不知所蹤,鄴夕郡郡守於燕攻城四日後被刺身亡,蕭國兩城淪陷。
定遠將軍蘇衍在城池陷落兩日後到達與鄴夕郡僅隔一線之隔的金盞城,調兵遣將,接手巡防。
仲商初,神子教兵臨楚國清都,這座曾經繁華安寧的城池,終於感受到了戰火逼近的危機,曾經夜間還能看到萬家燈火連綿成人間璀璨的星河,如今星河稀疏,像是傾頹後留下的兩三殘燼———並非清都內沒有活人,只是都城的百姓在害怕,怕那所謂的神子教忽然攻破那厚重的城門,然後在城內燒殺搶掠。
無論那些沸沸揚揚的流言裏說他們有多好,等危機真正逼近到眼前,該害怕該擔心該驚恐的一絲不少,這本就是人之常情。
清都外安營紮帳的軍隊在夜色中連綿成了黑沈的一片,而清都城內的楚王宮,卻徹夜燃著通明的燭火。
“陛下。”
吳大伴抱著一件薄薄的披風,慢慢地走到了宮墻的欄桿邊,八月初天氣雖熱,但夜晚的風卻還是帶著絲絲寒涼,他抖開手中的披風,披在瘦削的楚堯身上,又巧手給他打了個結。
楚堯的手握著欄桿,那手也消瘦,能看到突出的指節和骨頭,外面覆著一層薄薄的皮肉。
“……都準備好了嗎?”楚堯低聲問。
“按陛下的吩咐……”吳大伴的聲音裏帶著嘆息,“已經全然準備好了……”
“那就好。”楚堯抓著欄桿的手更用力了,他慢慢地轉過頭,打量著這片他從小住到大的楚王宮,他這次吩咐宮人將楚王宮的各個宮殿裏都奢侈地點上了蠟燭,於是夜晚下的楚王宮,也如白晝一般明亮。
楚堯站在欄桿邊上,風吹動著他的衣擺和披風,他站在高處,一點一點地、眷戀地將所有場景收入眼中———這片王宮裏,處處充滿了他的回憶。
他站在那裏一直看一直看,看到有的宮室裏蠟燭已經燃盡,於是燭光暗淡,殿宇沈入黑暗中。
他像被這片黑暗驚醒了,猛地後退一步。
“走吧……”楚堯轉過身,沿著來時的路慢慢往回走,“那些宮殿裏的蠟燭……教人熄了吧……”
這是他生平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點亮這座王宮。
“穗歲呢?”楚堯瘦長的手指攏了攏肩上的系帶,“她有沒有懷疑什麽?”
吳大伴跟隨在他身側,微微地搖了搖頭。
楚堯臉上出現一點極淡的、宛如曇花般的笑,他輕聲道:“……還是那個不設防的笨蛋。”
吳大伴沒有搭話,他也知道此時的楚堯……其實什麽都不想說。他只是沈默地引著楚堯在這片越來越安靜的宮室中七彎八拐地繞著路,最後停在了一個偏僻的宮室中。
夜色下,那偏僻的院子停著一架馬車,楚堯掀開簾子,裏面鋪著厚實軟綿的小榻,榻前放著小幾,溫著暖粥,熱著軟餅。塌上有個少女閉著眼沈睡,楚堯慢慢走上前,輕輕地、輕輕地摸了摸她的臉頰:“穗歲……”
少女靜靜地合眼睡在那裏,她在深眠之中,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楚堯忽然紅了眼眶。
他溫柔地將粘在唐穗歲臉頰的發絲撥開,然後俯下身,在她的眉心落下了輕柔的一吻。
他說:“穗歲……歲歲平安。”
熱粥還在小炭爐上鼓著泡泡,彌漫開醇厚的香味,楚堯在香味的環繞裏,在罩著紗罩的燈燭之中退走,放下的簾子遮住了他的視線,於是他沒有再回頭。
他們此生,不會再有相見的機會了。
吳大伴見他從車廂裏出來便迎上去,楚堯卻對著他搖了搖頭:“吳大伴,今晚你將穗歲平平安安地送出去。明早……便按我們定好的計劃來。”
吳大伴面露不忍:“陛下!”
“你如果還認我是楚國的國君,你就按我說的去做。”
楚堯從吳大伴手裏接過了引路的燈籠,然後一個人執著那盞燈籠,沿著寂寥的宮道越走越遠,夜晚的風吹動著,他的身軀越發消瘦與單薄,他離開偏僻的地方後,偶爾會遇到三三兩兩腳步匆匆的宮人,他們垂著眉眼,帶著包袱,臉上是驚慌仿徨的神色,有人看到了他向他行禮,有人對他視若無睹,有人欲言又止卻最後回頭離開……那宮殿之中一盞盞明亮的燭火也隨著他們的離開逐漸黯淡,在夜色中慢慢沈寂下去,隱沒到黑暗中。
楚堯一直走,失去了光源的宮殿窗戶與大門,就像擇人欲噬的兇獸張大的口,貪婪地註視著每一個行人。
無數人與他遠遠地錯過,他們走向不同的方向,楚堯就像逆著河流的游魚,他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走了多遠,只是身邊宮室裏的蠟燭全都熄滅,走到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他緩步上了祭臺。
祭臺是整個楚王宮除了他之前所在的宮殿外最高的位置,從祭臺向下望,整片清都在夜色中只有三兩處掙紮的燭光,像是了無生氣的人在茍延殘喘。而城外的火把綿延,一層接一層,一道接一道,推向更遠的遠方。
“噠噠———”
隨著一座座宮室陷入黑暗,楚王宮便也開始亂起來,寅正時分,絕大多數宮人熄了燭後便慌不擇路地沿著楚王宮打開的宮門向外逃———早在神子教圍城的前一日,吳大伴便召集了所有的宮人,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一是留在楚王宮,待吳大伴開城門獻降後,於新舊王朝交替之際博一個富貴前程;二是吳大伴給出一筆足夠安然生活幾年的遣散費,在第二日神子教攻城前離開楚王宮。
但無論是選擇離開還是留下,都要在天黑的時候點亮他們所在宮殿裏的蠟燭,然後在寅正時熄滅。
這宮裏呆的時間長的宮人還隱約記得上一次點亮滿宮蠟燭的場景,也對如今為何要這樣做有了些許猜測,在這深宮中時間尚不足十年的,卻只以為是約定好的、有些怪異的信號。
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離開,富貴險中求的前提,也是要有命在。隨著他們的出走,楚王宮便顯得越發空寂起來。
吳大伴看著那些魚貫而出的宮人,臉上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哀。他沒有喝止,也沒有斥責,只是用那雙蒼老的眼睛靜靜地看著。有一個宮人在走前忽然來到他的身前,對他深深地施了一禮,然後才直起腰匯入了人群之中。
有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越來越多的人向著這位蒼老的總管行禮,在深宮中,有許多人受過他的救助,而如今他們只能用這昏沈黑夜中的一禮,來表達他們深藏在心中的謝意。
就這樣漸漸地、想走的人都走了個一幹二凈,天色也微微有了熹明。
吳大伴看著那空蕩蕩的宮道,輕輕地嘆了口氣。他蹣跚地轉過身,將佝僂的脊背挺直了些,他慢慢地走啊走,走到了楚國朝臣慣常朝會的大殿裏,然後又慢慢地走上了那層層的金階。
過去的幾十年,他從來都是站在那金階下方的位置,垂著頭將上下的旨意傳達,而這一次,他走到了金階的最上端,從那冰冷的龍椅上捧下了一套天子冕服與一方印璽。
楚王服,天子印。
在天邊微微出現一線光亮的時候,在圍困了清都一夜的神子教眾的註視下,巍峨厚重的清都大門緩緩向兩邊打開,裏面走出了一隊人,為首的是個步履蹣跚的老內侍,他已經很老了,老得頭發幾乎都白了,卻盡力挺直著脊背,雙手向上托舉著一個托盤,托盤裏放著一套金線繡成的衣裳,衣裳上放著一方印璽,帶著溫潤的玉質光澤。
經過數月訓練後到達清都城下的神子教隊伍已經勉強算是一只令行禁止的軍隊,但見到如今的場景也忍不住嘩然,被主將喝止後,便轉為竊竊私語。
誰都以為這會是一場難打的硬仗,卻沒人想到坐擁著楚國的楚帝會在他們圍困了清都一夜後,直接獻降。
毫發無傷地拿下一國國都,本來該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可更多的怨憤在人心中聚集著,釀成不平的利語———
“難道我們楚國的皇帝是一個軟骨頭嗎?”
“打都沒打,只圍了他一日,他便害怕成這般模樣?!”
“我呸!他想要保住榮華富貴所以投降,我們同意了嗎!”
“他憑什麽降?!我們楚國的帝位上,難道就坐的是個這樣的孬種?”
……
種種言論鋪天蓋地,從最初的竊竊私語,到最後的不加掩飾。有文雅的,也有骯臟的,話語像是山岳一般,壓在那漸漸走過來的人身上。可那老內侍的步子沒有停,他只是走到兩方中間的空位,然後雙膝重重落地,跪著將手中的托盤舉過頭頂———
“今有楚國罪人楚堯,德行不修,怒於蒼天,非英君明主,幸有天神感人間之疾苦,以靈者身降世,救民於水火……”
他的聲音平穩而洪亮,但不知怎的,聽起來卻有種蒼涼泣血的味道,在他的一字一句下,那些罵罵咧咧的聲音不知什麽時候小了,然後漸漸地靜下來,那一篇好像是和著血和著淚和著心灰意冷寫下的自罪詔書,被他一字一句地背出———
“……今有萬般罪孽加身,故自去王位,君若有怒,則分裂吾身,不求恕之,然百姓無辜,望珍之重之,成其明主。”
將最後一句話念完,蒼老的內侍將托盤放在身前的地上,雙手交疊,額頭重重觸地,在他身後的人做出同樣的舉動,這是引頸受戮,任憑處置的態度。
天邊的一線光亮越擴越大,金烏即將東升而起,與之相對的,是楚國最高的祭臺忽然燃起了熊熊的火焰,像是另一輪明亮的金烏。
以頭觸地的老內侍在聽到身邊的驚呼後猛地閉眼,眼淚順著他的眼角,砸入到身下的泥土中。
所有人都以為陛下是為了保住榮華富貴,是因為貪生怕死,陛下對他所說的理由也與他們猜測的如出一轍。
陛下說:“吳大伴啊,我生得驕奢,怕痛也怕死,我可不會與他們硬爭!”
“在他們攻打之前獻降,就算只是為了堵住幽幽眾口,他們也當以諸侯之禮待我!”
“我把穗歲送出去,是怕他們接手楚國過程中讓她受了委屈,等一切定下來,我一定第一時間將她帶回來!”
……
陛下說這話的時候,沒有看他的眼睛。或許陛下自己也不知道,他說謊的時候會下意識地避開視線。
他知道陛下為什麽要這樣做,陛下用身邊剩下的力量送出穗歲,是想讓她日後做個富家小姐,改名換姓,和樂一生。
陛下讓他獻降,是為了以獻降的功勞保住他的性命,讓他不至於因為舊帝心腹的身份被殺,能夠在新朝建立後得以保全。
陛下早為他們安排好了退路,至於陛下自己……
吳大伴想,陛下很久之前,大約已經說過了吧———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